English

广东首家尼众佛学院探访

1999-03-17 来源:生活时报  我有话说

在粤东,最近诞生了一个“尼众佛学院”,坐落于陆丰市河西镇清云山东麓的定光禅寺内,这是继四川、江西之后的内地第三家省级尼众佛学院。

1995年,定光寺的宏慧法师与福建闽南佛学的妙湛法师携手创办僧伽培训班,第二年经广东省宗教局和佛教协会批准为“陆丰市定光寺佛学院”。1998年升级为“广东尼众佛学院”。这所广东省唯一的尼众佛学院,开设有本科班(四年)、培训班(两年),内有教学大楼、图书馆、医务室、电脑室等现代化设施,目前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尼众学员共208名,法师20多位。学院的师生是清一色的尼众(即俗称尼姑),学员必须是出家并且在寺院生活一年以上,年龄在18至30岁、具备初中文化程度、身体健康的青年尼众,持有当地政府或佛教协会或寺院的介绍信才能报考。它以培养德才兼备、爱国爱教、弘法利生的佛门僧才为宗旨,开设佛学课和社会文化课,学习佛学理伦,以及英语、汉语、史地和哲学等。毕业后,按照“从哪里来,回哪里去”的原则,由学院发给证书,回到各自原来修持的寺庙,品学兼优者留院或推荐到其他佛学院任教。学员在校期间,从凌晨4点起床到晚上10点,过着如法如律的宗教生活。每半月举行布萨,每周六出坡(劳动)。学员中40%来自广东,其他较多的有东北三省、湖北、湖南等省。

为什么这些女孩子会选择这条道路呢?羊城晚报记者林福益于日前来到尼众佛学院探访。

A法师是学院的教务长,河南南阳人,40多岁,出家十来年,先在家乡的小庙里当小尼,后到四川峨嵋山“进修”佛学,修成后到开封大相国寺佛教协会当办公室主任,两年前经人推荐到广东尼众佛学院当教务长。她对记者的到访表示欢迎,但同时又申明:不得写出受访尼众的真名和法号。

A是一个学识渊博的法师,她自言出家是一种信仰,也是一种缘份。她家里人———父母、兄弟姐妹和两个姑姑全是“四众弟子”(包括比丘和比丘尼,男居士和女居士),她从小生活于这种“佛教世家”的氛围中,深受影响,因此从小就立志要出家当尼姑。在由她安排接受采访的10多位尼姑中,像她这种情形的占三分之一。她说自己没谈过恋爱,在出家前也没有遭受到什么重大挫折。

B法师21岁,四川万县人,14岁出家,她说自己生来就是为了出家的。“6岁时,有一次,我看到家乡附近寺庙里的尼姑从山路上走过,一身素袍在我身边飘过,令我眼前一亮。当时我就想,长大了我也要穿这种服装,出家当尼姑。”这位年轻的佛门弟子陶醉地回忆说,“我当时觉得世界上所有最漂亮的衣服也不及这袭素袍好看,我不由自主地跟到了寺庙门口。从此,我就经常和几个小朋友到寺庙里玩,看《释迦牟尼传》,也知道了一些佛学道理。这样过了几年,我14岁向父母提出要出家当尼姑时,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力,因为前一年,父亲也出家了。”据介绍,B在学院本科班里学习成绩名列第一。

身材高挑的C姑娘是大连人,她说自己出家前梦见了观音菩萨。南京姑娘D的经历比较有“故事性”,她是家里的独生女,家里殷实,“高中毕业后,我先到一个单位上班,工作了两年后,自己当老板,开时装店,生意也还不错,但是我想,世间的人全为了钱而活着,多累呀!而且人总要生老病死的,还不如尽早解脱。当我向父母提出出家时,他们以为我神经错乱了。我母亲哭得好厉害呀,我说,女儿的主意已决,你们就别劝了。”

寺院的生活总是刻板单调而清苦的,每天总是4时起床,晚上10点睡觉,吃斋、诵经、休息,然后又是诵经,又是吃斋,循环往复,无穷无尽。那些尼众佛学院的学员们说,苦乐只不过是人的一种感觉。任何一种生活体验,当你觉得它苦时,它便是苦;觉得它是乐时,也成了乐源。出家人的生活方式,在世俗人的眼里可能是一种无法忍受的苦;而在她们心里却成了一种至上的乐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